EN | 中文

首页 > 新闻资讯 > 活动速递

威海:站在对韩开放最前沿,又向全世界敞开大门

发布时间:2019-10-18

1990年9月16日,当“金桥”轮的第一声汽笛响彻在那个初秋的清晨,威海先人一步开启了对韩贸易往来。一大批有着开放眼光的人,用“看世界”的热望延展着威海这座海滨小城的视野,而在浩浩荡荡的对韩贸易大军中,山东韩味源集团的董事长高溯谦也在其中。

从一个进城打工的农村小子到身价亿万的富翁,高溯谦从零售干到了批发再到生产,经历过日入数十万元的辉煌也经历过日损百万元的磨难,他人生的起落与中韩贸易的冷热息息相关。如今,国家“一带一路”战略又把他的目光带向更远的东南亚、欧美,同样切合了威海开放型经济的层次和水平。

威海, 从“威震四海”到“威扬四海”,正在改革开放中不断开创新局面,实现新跨越,从一个开放城市向国际化城市迈进。

一艘船开启一座城的开放之门

位于胶东半岛最东端的威海,最早建城是在明朝永乐元年(1403年),名寓“威震四海”之义。

1987年6月15日,经国务院批准,威海市升为地级市。此时,改革开放的浪潮早已风起云涌。百业待兴的威海,亟待搭上改革开放的大船。

改革开放如何破题?建市初期的领导班子将目光瞄向了一衣带水的韩国,提出了“借韩兴威”战略,希望借助地缘优势,实现中韩通航,敲开威海对外开放之门。

在地理方位上,威海到韩国仁川的直线距离只有93海里,比威海到大连还要近。如果有了一条海上航线,就等于打开了对韩国招商引资的海上通道。

尽管都知道这条航线必将成为打开威海开放大局的“钥匙”,但摆在面前的现实却异常残酷。首先,中韩尚未建交,即便是开通航线,也只能以民间运输的方式运行。其次,盯上中韩通航的竞争对手有天津、青岛、烟台等大中城市,而刚刚建市的威海在规模上仍是一个小县城,甚至连家海运公司都没有。

经过多方长达两年多的努力,一艘被命名“金桥”的客货班轮终于首航,此时,时光已经迈进了1990年的初秋。

“金桥”轮的首航改写了威海对外开放的历史,但它到底能带来什么真正的利益?在当时还很难估量,但能看到的是,韩资企业开始迅速涌入威海,短短两三年间就从几家增至三百多家。

1992年,中韩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,两国间的交流在政治、经济、文化、科技、教育、旅游等领域全面展开。有眼光的人意识到,每一个涌入威海的韩资企业、韩国人都是一条贸易线,很多人的命运在不知不觉中已经悄然改变,这也包括一个从乳山农村来到威海打工的穷小子。

一个人和一座城的青春共同起步

1992年春天,高三还没读完的高溯谦年仅18岁,他背着一床铺盖卷和一个脸盆,从乳山老家坐上了开往威海的客车。那时,高溯谦的理想只是“挣点钱”,因为他已经是家里的劳力了,“不能吃闲饭,又不甘心种地。”

那时的威海还是个只有几万人口的小城,甚至不具备成为“城市”的基本条件,铁路刚刚开工修建,更没有机场,甚至连高楼也没有几栋,从市区最为繁华的百货大楼一带,往任何一个方向走不多远都能走进农田、果园、芦苇荡……。那时的威海还在流传着一首歌谣——“一条马路一盏灯,一个喇叭全城听,一个警察管全城,一家做鱼满城腥……”

“现在想起来,那时候真是啥都没有。但在当时,我已经认为这是个无比繁华的都市了。”高溯谦说,他最初是干机床工,学徒期间的工资是每月30元,“咱是啥都买不起,看着人家花钱,就觉得城里人的日子真好。”

干了两年多的机床工,工资涨到了每月两三百元,高溯谦的境遇并没改变多少。“最繁华的地方就是荷花湾(今威高广场一带),到处都是摆摊卖服装的。在大世界北面的一栋楼里,全是服装商铺,都是从韩国批发来的领带、T恤、羊毛衫、西装……”高溯谦的思绪回到了20多年前,“那些服装都是带工从韩国一麻袋一麻袋地背过来的,一条领带就卖100多块钱,翻倍地挣钱……自己没有本钱,也只有眼馋别人挣钱的份儿。”

一直到了1996年,高溯谦才东拼西凑借了3000块钱,又打了一张7000元的欠条,买下了一辆破旧的130货车,干起了送货的买卖,自此打开了改变人生的另一扇门。“现在说起来,那是创业。但家里人认为这是不务正业。”高溯谦的举动不仅遭到了全家人的“开会批斗”,还被亲朋好友们怒斥为“混子”,“他们认为,最好的选择是进工厂当名合同工。”

跑货运不挣钱,又买不起新车,高溯谦的货运生涯在两年后就草草结束,“最大的收获,是当时拉货送货认识了很多人,他们中有不少人在倒腾韩国服装,挣了很多钱。”

1998年前后,正值威海快步迈向现代化城市之际,桃威铁路建成,威海国际机场启用,多条对韩航线开通,一栋栋高楼从城区拔地而起,一条条街道向更远处延伸……。此时,韩资企业在威海遍地开花,大量韩国人在威海生活,韩文化与本土文化水乳交融。“那时候,满街的店铺门牌都用汉语和韩语两种字,高档点的再加上英语,随处都能见到韩国人。”

也正是在1998年,高溯谦第一次跟对韩贸易搭上了边,尽管他的商铺只是一面只有10米长的墙面。“跟人家合伙卖韩国的女士内衣,咱一个老爷们也不好意思卖啊,就雇了个女的当售货员,我就是负责去码头搬货。”但这个生意也仅仅持续了几个月,之后高溯谦转行卖腰带,“还是从韩国进货,这回确实是挣钱了。”虽然是挣了钱,但所谓的“韩国进货”并不代表他与韩国人做上了生意,货源仍是客货班轮运来的货物,他也只是去批发,再零售。

时间很快迈入了21世纪,中国的经济不断在加速再加速,威海也不例外。有了本钱的高溯谦也着手开拓更广阔的天地,这次选择彻底改变了高溯谦的命运。

一股与生俱来的闯劲儿和一场单刀赴会的生意

高溯谦说他的头脑不灵活,但他有着胶东人与生俱来的勇猛。这种勇猛在生意场上可以称作闯劲儿。

“威胜商厦、海港大厦、海港码头,到处都有人在排队买韩国食品,我就觉得做这行躺着都能挣钱。”2001年前后,在发现韩国食品很受欢迎后,高溯谦没再考虑太多,毅然再次转行,而那时他已经在友谊商场、威胜商厦有了两家店面,且生意正火。

这一次,他没有再像以前那样做一名零售者,而是成了批发商。搞批发,意味着要有大量货源。那年,高溯谦经过多方打听,辗转着从连云港找到了第一批货源,“从那边拉了一个集装箱的货。”之后,生意出乎意料地火爆,“真跟躺着挣钱一样,把货车往路边一停,打几个电话,就有人把货搬空了。”

那几年里,高溯谦忙着到处去送货,客户越来越多,“兜里塞得都是现金,感觉真是挣了大钱了。”直到他在2008年前后遇到了小苏,他才意识到自己不过只是挣了点辛苦钱。

在2008年,威海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韩货集散地,食品、日化品、服装等各类韩货每天都蜂拥而至。

初识小苏时,高溯谦并未在意眼前的这个20多岁的年轻人。此时的高溯谦已经是韩国食品批发行业的老手,而小苏是名从广州慕名而来的订货商。坐在咖啡厅里,两人畅谈多时,小苏很是认可高溯谦的人品和能力,他称高溯谦为“高大哥”,并提出了要订30万元的货。当时,30万元对于高溯谦仍是一笔大数目,他不相信小苏的出手会如此阔绰。而在几天后,高溯谦果然收到了30万元的定金。“钱收了就得给人家货,可我去哪里弄这么多货?”高溯谦这时有点傻眼,尽管他当时已经想成为更高一级的批发商,且在高尔夫球场到处尝试着接触韩国批发商,但一切还只是在设想之中。

这一次,高溯谦展示出了他的闯劲儿,他背着5万元现金去了韩国仁川。一个韩国字不识,一句韩语不会,但他还是找到了途经,仁川有大量中国朝鲜族打工者,高溯谦硬是通过一个在餐馆打工的朝鲜族姑娘做翻译,再通过餐馆老板联系上了当地一个很有名气的食品批发商。

这位韩国批发商很佩服高溯谦单刀赴会的勇气,当高溯谦把5万元现金堆到谈判桌上做定金的时候,这笔生意也就谈成了。几天后,一集装箱来自仁川的韩国食品运抵威海,接着被转运至广州。

“当时韩元贬值厉害,对我们中国商人很有利,甚至可以说是暴利。”尽管高溯谦当时只是注册了一个小公司,但接连几单生意还是让他有了当老板的感觉,“最多时一天能挣几十万。我每天陪韩国老板去喝酒,拿盆喝,一晚上能花掉5万块钱。”

不久后,高溯谦的一次广州之旅让他意识到自己还只是个“乡熊”(威海土话,指没见过世面的人)。在广州,他发现吃着两块钱盒饭的小苏兄弟实际上是个亿万富翁,他甚至帮小苏背着一编织袋现金去银行存钱,到了银行才知道这是300万元。小苏坦诚地告诉高溯谦,他知道韩元贬值的事,但并未因此提出降价,因为他相信高溯谦是个诚信、仗义的大哥。

高溯谦回到威海立即办了一件事,“给小苏发了两集装箱货,不要钱。这是我亏欠人家的。”

小苏的一番话让高溯谦思量了很久,“打那时起就再也不当暴发户了,低调做人,高调做事。”高溯谦同时也意识到,生意若想做大,必须开拓国内市场,“要有像更多小苏这样的客户”。

高溯谦的单刀赴会带来了改变他一生的机遇,在那个风云激荡的年代,与他类似的威海人还有很多,他们凭着一股闯劲儿往返威海和韩国之间,涌现出了上千家的对韩贸易公司,威海处处韩风劲吹。

一个人、一家企业与一座城、国家的休戚与共

2009年,山东韩味源集团的前身——威海市韩味源贸易有限公司成立。高溯谦的生意自此一飞冲天,“那段时间的事我总是记不清,有时也记忆混淆,就是因为那几年太忙了。”生意越做越大,公司有了六年三次易址的辉煌,“门面越换越敞亮,厂库越租越大。”

之后的几年里,高溯谦忙得每天只有三个小时的睡眠,韩味源不仅成为众多韩国知名品牌食品的中国总代理,还在韩国注册了“韩美禾”品牌,并与多个韩国知名生产工厂合作,在韩国建起了工厂。生意好的时候一天能挣几十万元,接受过韩国KBS电视台的采访,也被韩国政府要员接待过,风光无限;同样,为了抢占市场,各家批发商大打价格战,高溯谦也有着一天干赔100万元的磨难,而且持续半年之久,“有人说,市场竞争是激烈的,在那段时间,是另一个词——惨烈!”

2015年6月1日,中韩两国政府正式签订《中韩自由贸易协定》,同年12月20日正式生效,威海市和仁川自由经济区作为两国的地方经济合作示范区,发挥示范和引导作用。关税减让、市场开放的利好,促使威海的对韩贸易继续快速增长。同时,“互联网+”给企业插上了腾飞的翅膀,越来越多的贸易往来由线下转至线上,越来越多的订单纷至沓来。在2016年,威海对韩进出口总额达到328.4亿元人民币。

2015年,韩味源搬迁至高区初村镇,有了更大面积的办公楼和仓库。坐在宽敞明亮的办公室里,俯视整个厂区,高溯谦不时想起自己当年背着铺盖卷到威海打工时的景象,“这才二十多年,变化快得我都不敢相信这是真的。”

市场经济也不时露出狰狞的本来面目。就在韩味源如火箭般蹿升的时候,2017年春天,大量中国民众抵制韩货,令中韩贸易一夜之间冰封。“五六十个集装箱的货物积压在仓库,半年卖不出去。”高溯谦说,“更要命的是,大量客户取消订单,转卖其他国家的食品,我们连客户都丢了。”

这一年,韩味源的业务几乎停滞不前。这一年,形势迫使高溯谦再度反思。反思的结果就是,“不能一棵树上吊死”。

这一年,威海全市货物进出口总额1405亿元,增长17.8%,与“一带一路”沿线国家贸易额增长26%,全市外贸依存度达到40.3%,高于全省15.8个百分点。

自2018年起,高溯谦将旗下多家公司合并成立为综合集团公司,正式从以进出口为主的贸易公司转型为生产、销售、进出口一条龙的综合集团公司。同时,集团开始战略转移,开拓开拓东南亚、欧美市场。“一带一路带给企业发展更广阔的空间。”高溯谦说,“虽然今年才是刚起步,但我这里不再是单纯的韩国食品,越南、泰国、马来西亚、日本、土耳其等国的食品都有,今后还会有德国、英国、美国的,年底前乳山的食品生产基地也会投产。”

如今,每天至少有1.3亿元的韩货通过威海销往全国。穿越时光的隧道,“对韩贸易”四个字连接起这座城市的青春。随着对外开放的深人推进,威海市又提出了“威海以外都是外”的开放理念,实施“城市国际化”战略,从开放城市向国际化城市迈进,在更大范围、更广领域、更高层次上扩大对外开放,逐步构建起面向全球的多层次开放格局,让威海意气风发的与世界接轨,让威海“威扬四海”。

近年来,威海市积极适应全球经济发展和宏观形势变化,大力推动中韩自贸区地方经济合作示范区等建设,不断提升开放型经济的层次和水平,为经济持续发展注人了强劲动力。目前,已与200个国家和地区有贸易往来,外贸依存度自1996年达到30.0%以后,多年保持在30%以上。


电话:0631-5752799 18660368719
传真:0631-5781699
地址:山东省威海市环翠区张村镇庐山路48号
E-mail:hanweiyuangroup@163.com

扫码关注韩味源
获取最新活动信息

版权所有:山东韩味源食品集团有限公司   鲁ICP备11022348号-1  技术支持:奥讯软件